九斤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斤文学 > 郡主妹妹,唐突不得 > 第3章 第 3 章

第3章 第 3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裴太后午觉刚起,暗金凤纹的华贵宫装在身,头顶鸾凤含珠钗,细眉高挑,薄唇平直,发髻高盘,已生华发。

上了年纪,眼角的细纹也是再怎么精心保养也藏不住的。

裴太后长长的护甲上镶嵌着鸽血色红宝石,消瘦的手腕处带着串佛珠。只是宫中的女主人,长久吃斋念佛也磨灭不了她眉宇间的凌厉,不说话时,自有一种威仪,让人不敢直视。

李明月长得其实不太像母亲仪和公主,更不像父亲李高蓬,眉梢间高傲的姿态反而有些像她。

她坐在中宫殿中央,背后两个宫女轻摇象雕花扇,面前大殿一个青衣小厮打扮的人正低头回话。

宁嬷嬷通传静安郡主到了,太后打量她烟粉襦裙一番,挥了挥手让她进来。

李明月跪下行礼,安安分分,低眉顺眼,未见脾性。

“静安见过娘娘,给娘娘请安。”

“起来吧。”

“谢娘娘。”

李明月起身,宁嬷嬷给她引到右侧堂椅上,吩咐宫女换上合李明月口味的龙井。

“你来的也正是时候,你三哥哥命文竹送信回来,哀家还没看。估摸着是要从襄州府回京了。”

她果然没记错。

李明月饱满红润的唇微抿,太后口中她的“三哥哥”,正是裴小侯爷裴既林。

裴既林祖父是太后的亲哥哥,裴既林按辈分得叫太后一声“姑祖母”,仔细说起来,李明月叫他声“三哥哥”都是亲近了,该远远喊“表哥”才对。

可太后身边娘家小辈只剩他们两个。

怜惜裴既林父兄为国捐躯,怜惜女儿膝下遗孤,更是怜惜自己年老子孙凋零,于是总延着亲近叫法,在李明月面前说她“三哥哥”。

“你三哥哥去了扬州,拜了学府,科榜头筹,名冠上京,世家典范。”

“你三哥哥江南踏马,春日出游,南海寻得金佛,命人漆器回宫。”

“你三哥哥……你学学你三哥哥,他多让人省心。”

诸如此类之言,不绝于耳,不厌其烦,久了,她望其项背,转身不愿再见。

不常见裴既林了,不见时也不想起他,翩翩君子兰,她神色恹恹,也就在太后面前,不得已跟着喊几声。

太后却是乐见如此的。

她矛盾却自洽,男女大防,虽兄妹相亲,却不得越过伦常。

尤其是对于李明月,裴太后另有打算。

而那立在一旁回话的小厮,正是给裴既林跑腿的家仆文竹,李明月端详他几眼,也认出来他脸。

文竹名字文绉绉的,人却和名字搭不上。他正方脸,长得严肃,身形结实板正,说话耿直。

裴既林每次都让他进宫送东西递信,也不用担心他在宫中说错话做错事,因为他是问一句说一句,一句多余的废话也不说,一件多余的事也不做。

李明月觉得他说话无趣,但太后还在问话。

她亭亭坐立,两手规矩地交叠,然后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挡揪起了腰带上的玉佩,拉扯着金色丝线的流苏。

低垂的眼眸没有焦距,随意落在大殿的某处。

太后偏头见她放空的眼神,叫宁嬷嬷将裴小侯爷的家书递给她:“你既坐着无事,便给哀家读信。”

李明月读过裴既林的信。

他写信话不多,字体飘逸俊秀,洒脱傲然,李明月都能想象的他说这话的语气。温和又带着点距离,清矜又细心,像裴既林这个人一样。

读信就好像他的话委托于她口。

李明月吝啬于此,不肯多言,这次也想找个理由含糊过去,却被宁嬷嬷将信塞过,推了推手,朝她使了个眼色。

那是提醒她知趣,莫要错过太后递下的台阶。

半年不入宫,太后耐心已到尽头。

送来的信笺沾染上太后吃斋念佛的焚香,有些呛人,她推脱不过。

文竹却不知从哪儿掏出个紫檀木花团锦簇描金匣子,一抐长,一指宽。

他突然开口:

“静安郡主,小侯爷返京途中有事耽搁,怕赶不上下月郡主生辰,命奴才先带着份薄礼奉与郡主。既然郡主在宫中,请郡主收下。”

似平地惊雷。

“……?”

木匣子得到了所有人的目光,太后眼皮掀高了点,拨动佛珠的周圈减慢,一粒一粒,一颗一颗。

像凌迟。

文竹还在用他没有波澜起伏的语调说他主子让他带到的话。

“小侯爷还说,若是您不满意,待他回到上京,再亲自补上您的生辰礼,望您看在这份薄礼的面儿上,不要跟他生气。”

“……”李明月云里雾里,顿了一下,“他说的?”

“是,小侯爷吩咐的。小侯爷说,奴才到京时,您应该在宫中,若是今日您不在宫中,就让奴才送去都尉府您那儿。”

“——宁嬷嬷,把这礼接过,送到静安手上。”

太后冷不丁地开口,语调平淡。李明月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太后的面色,喜怒不察,嘴角却撇了下去。

她心中警铃大作,无他,唯不愿再跪上几时辰。

不服气是一回事,拗不过是一回事,被无辜牵扯,是最大的事。

文竹梗着脖子站在殿前,似乎一点儿也没意识到因他几句话而起的波澜,小侯爷怎么说他怎么做,反正东西是交到静安郡主手里了。

裴既林怎教的他传话,那滴水不漏的圆滑今日竟是喂了狗了!

丹杏上前接过宁嬷嬷手上的匣子,二人相面掩不住的忧色。

及笄是大齐女子头顶的要事,作为太后口中的李明月的“三哥哥”,裴既林特地差人来送一趟礼,倒也算不得私相授受。

何况是在太后面前相递。

只是……

李明月尖利的虎牙暗暗咬住唇肉,旁的人不晓得太后忌讳,他难道不晓得吗。

慈宁宫何故,竟出了裴太后掌控之外的事。

她睁大了双眸,一改方才倦怠,讶然出声。先是自己低声嘀咕几句,后又想来气不过,一副忿忿不平之状,扯了宁嬷嬷的手,向身边人确认着:

“嬷嬷你看裴小侯爷这话说的,人家给我送礼,我反倒生人家的气,我是如此无理取闹之人?”

宁嬷嬷也借安抚帮她解释:“小侯爷怎会是这般意思,只是他惯礼数周到,同僚旧友、世交亲眷无一不赞,想来及笄这般大事,做兄长的回不来,过意不去罢。”

“不对,定是上京人人都传我这儿挑拣,那儿刻薄,传到了他耳朵里,他也拿我消遣。”

她意有所指,太后混沌的眼珠却如鹰隼般犀利,李明月好似没听出来话语中的微妙之意,只是被每日渐盛的流言所扰。

“嬷嬷,你说这碎嘴子的人怎的这么多,闲话怎的都传这么快,真叫人烦都烦得要死。”

太后开口:“你没跟既林提你生辰?”

“娘娘不必替小侯爷找补了,依静安所见,裴小侯爷就是没安好心。”她眼尾下垂,浓密睫毛在眼尾投下阴影,藏住深黑瞳仁,执意撇清,决心不被拖累,所言愈发直白。

“静安——慎言。”

太后语气严厉,端详她片刻见她仿若真的不知,方才缓了脸色。道是冤了她,又拉不下脸,只指着她,拍了拍身旁伺候着的德禄海。

“真是小女子无理取闹。”

“哪里有静安这样的小娘子,得了便宜还卖乖。人家做兄长的惦记着她,她不领情就算了,还倒打一耙,连声哥哥都不叫。”

宁嬷嬷也打起了圆场。

“有您宠着,小侯爷记挂着,郡主这是撒娇呢。”

太后摸索着腕上盘着的佛珠,倒是思索一番,想起了什么。

“哀家是记起来了。年初既林要出门前,进宫请安,哀家还与他提起,你并无血脉相连的亲兄长,今年及笄,本打算叫既林回来给你撑撑场面。只是他那时尚不定归期,加之皇帝允了给你在宫中办宴席,这样倒也体面,哀家也就作罢,没再与你说。”

“在宫中好,宫中有哀家在,你那个爹有还不如没有,庸碌无为的绣花草包一个,都尉府那个小胡氏能给你办出个什么花样排场来?”

“上不得台面,叫那些闲言碎语的编排了,倒丢了哀家的脸。”

谈及都尉府,太后嗤之以鼻,李明月一一应和,早已习以为常。

“想来是既林以为哀家也跟你提过呢。人家记挂你,还得落你一顿埋怨。”太后又转而和李明月交待,一改方才犀利的目光,叹道:

“可别让既林听着,叫什么裴小侯爷,一家人学外人叫的,不像话。”

“静安晓得。”

李明月乖巧应了,心里却想,裴既林早不知道听见多少回了。

“你与你三哥哥如今也是和睦,也不见得幼时那会子,你不理我我不睬你。这样才好,都长大了,互相照看着,哀家也能放心。”

太后说着,“照顾你妹妹静安”,“有事找你三哥哥”,裴既林答应着,李明月也答应着,可背地里,他们并没有那么多话。

更多时候,他们只是人前遇见,眼神碰撞,又彼此交错。

她躲着走,他也不追究,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,在太后面前扮着哥哥妹妹的家家酒。

滑稽无比,这才显得这生辰礼,多有突兀,奇怪非常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