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斤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斤文学 > 一觉醒来有夫郎了 > 第100章 第100章

第100章 第100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岭南下了大个半月的雨,庄稼不到晒太阳,导致今年的稻米也成熟得更晚一些。

今年本来就遭了灾,农人们整日里提心吊胆,就怕再来这么一次,地里的庄稼就真的全毁了。好在熬到九月下旬的时候,稻米终于成熟了,可以收获了!

南方雨水充沛,哪怕是到了十月,也有可能下大雨,所以稻米成熟的时候,家家户户的百姓,几乎全家出动进行抢收。

裴钰所在的庄子,是由一对夫妻以及一对兄弟负责照看的。庄子很大,除了种了几亩瓜果蔬菜以外,还种了二十几亩的稻米,裴钰用来裴钰良种的稻田也包含在内。

秋收在即,这两家人听了陈大人家管家的吩咐,一定要先帮裴把培育种子的稻米先收了。往年也要干这么多活,因此,虽然辛苦,两家人也早都习惯了。

“不用,你们先收其他的地,我们就五亩地,我们三个很快就收完了。”

裴钰听说这两家人要帮忙收割稻米。连忙拒绝了。这才五亩地,他跟小六还有小铁三个大男人呢,很快就能收割完。

再说秋收也是跟时间赛跑,从老天爷手里抢饭吃,稍微慢了几步,就被大雨淋坏了。裴钰记得小时候晒麦子,结果下雨了。

因为雨下得实在太急了,部分麦子没来得及收起来,被雨淋湿了,结果这些麦子有一部分就发霉了。另一部分被雨淋湿的麦子更夸张,过了几天居然发芽了。

南方的雨下得如此频繁,还是让他们先收割其他的部分吧,裴钰之前也去看过,得有二十一亩地呢。这两家人虽然都是成年人,四个人也都是干活的好手,但二十一亩地干下来,也得两三天了。

水稻的收割,好像比麦子更费时间一些。

“这怎么好意思呢?您是大人,应该好好歇着,不能跟着受罪。”更何况往年种的比今年还多呢。裴大人毕竟是官,还是从京城来的官,可得仔细照看着,怎么能干这些粗活呢?地里的活可遭罪了,不好干!

“不碍事,应嫂放心吧!我也是农民出生,前年的时候,还在地里刨食呢,这些活我干的来。”

“这......”应嫂还是觉得不妥。裴大人脸又白又均,看上去细皮嫩肉的,实在不应该受这苦。

应大叔与那一对兄弟也出来反对,觉得裴大人应该好生歇着,最多让小六和小铁帮着干活就很好了。这俩小伙子身材粗壮,看着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。

见这两家人坚持,小铁和小六也站出来给打配合,才说服了他们。

“好了,时间不等人,再纠结天色又该不好了,咱们这就开始干活吧!”裴钰一锤定音。

吃过早饭,裴钰又换上了他之前低价买到的粗布衣裳。其实说实话,裴钰这段时间干的农活其实并不少,这不,他身上的粗布衣裳都有点破旧了。

不过衣裳虽旧,却依然掩盖不了裴钰的“美貌”,再加上他当了一年多的官,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。这段时间早睡早起,又辛勤地劳作,他身上还练出了一层薄薄的肌肉,更显得他气质出众。

裴钰带着小六和小铁下了地,便开始争分夺秒收割稻米。

裴钰是北方人,小时候家里一直种植的是麦子,哪怕是在清河村,家里种植的也多是麦子,收割水稻的经验还是不足。

裴钰刚开始的时候,有点手生,不适应。不过在小铁的指导下,裴钰很快上手了。裴钰手底下熟练了之后,收割又快又好,没一会儿,速度就赶上种田好手小铁了。

反观一旁的小六,则看上去有些惨不忍睹了。小六虽然看着装,但其实家境好,家里人宠着,没怎么下过地。也就是被陈大人指派给裴钰,让他帮着培育良种,小六才不得不跟着下地种田。

小六见自己被远远甩在后面,面上有些挂不住。他不想丢人,也想像裴大人和小六一样厉害,可惜手里的镰刀不听他的。不但不能加快速度,着急之下,他还差点割到自己的脚指头。

小六:“......”

种田太难了,根本不是人干的事。

“别唉声叹气了,来,我教你,像这样......”小铁见小六笨手笨脚的,还哭丧着脸,有些看不下去了,又折回去去教小六割水稻的技巧。

裴钰看着这一幕,无奈笑着摇摇头,又开始埋头苦干了。裴钰从小生活在农村,加上父母不靠谱,啥重活累活都丢给他干,地里的活更不在话下。

因此,裴钰从小就知道种地有多辛苦。哪怕是在考上大学远离农村之后,想起自己干农活的时光,也还是觉得非常辛苦。

这会儿他也觉得辛苦,毕竟费体力,又赶时间,岭南的天气又闷又热,的确很累人。不过身体再累,心里却是轻快的。

不光因为这是他主动参与劳动,是自愿的,不像小时候那样,是被爸妈逼着干活,干完了还要被骂没用,浪费粮食。

还因为,他这段时间观察对比过,自己种的水稻相比其他人家的,结的稻穗要多的多,沉甸甸的,一看产量就很客观。

五亩田的稻米皆是如此!

这是裴钰第一次培育种子,结果如此喜人,裴钰心里只是乐不可支,感觉干活都更有劲儿了。

小六虽然刚开始笨手笨脚,但经过小铁的几次教学,很快也掌握了割水稻的窍门,速度也跟上了。

五亩地并不多,加上裴钰,三个大男人收割得很快。只用了一天半,地里的水稻不但被收割完了,而且也被运回去了。

“试验地”地里的水稻虽然收割完了,但是庄子上的其他地里并没有收割完。裴钰问了应大哥,得知还有十五亩地没有收呢!

裴钰这段时间都住在庄子里,这两家人对他们三人都很照顾。而且这是陈大人自家的庄子,出于信任,陈大人愿意给他划拉五亩地供他“霍霍”,也算是非常有心了。

裴钰向来知恩图报,别人对他厚道,那他也会回报一二。是以,裴钰与小六小铁刚将运回来的稻米规整好,便一起下地,帮应大哥他们收割水稻了。

这次的秋收晚了很多,为了防止下雨,农人们纷纷争分夺秒,恨不得夜里也下地干活。因此,这次的秋收也用时极短,哪怕是家里地很多的人家,最多也不过五天。

也幸好他们动作快,农人们将稻米运回家不到一天,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。所幸这次的雨时间不长,稻米没有发霉。

雨停之后,趁着大晴天,家家户户都开始晒稻米,给稻米脱粒。

今年年成不好,每亩地收获的稻米,最好的也才四百来斤,大多数人家一亩地都是三百五六十斤的样子。往年这时候,地里庄稼伺候得好的话,一亩地得有五百斤左右呢!

可即便是这样,农人们没一个埋怨不高兴的。埋怨什么呢?今年七月份那场雨,那个架势,不把家里的房子冲走都算轻的了,更别说地里的庄稼了。

今年能顺利活下来,没有得瘟疫死掉,也没背井离乡做流民,地里的庄稼还能收获这么多粮食,百姓们高兴还来不及呢!

说起来多亏了陛下派人新修的水坝,这水坝又高又大,而且十分结实,那么大的洪水,水坝都没有决堤。多亏这水坝,救了他们这么多人的性命。

秋收结束,裴钰种的那五亩地里的稻米,也都脱完粒了。五亩地的培育手法不同,但裴钰在收割前,打眼粗粗估略了一下,产量应该不相上下。

先上称称重的是第一亩产出来的稻米,包括裴钰在内,都紧张得不敢呼吸。直到小六和小铁全部称完,将所有数据加起来。

小铁看了那个数字一眼,虽然称重的时候心里有数,但真的都加起来的时候,还是倒吸一口凉气。小六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裴钰被他们俩吓了一跳。本来有点信心的,被他们一惊一乍搞得,都有点不自信了。裴钰有些不敢自己看,连忙问道:“有多少斤?”

“九......九百三十六斤。”小铁由于激动,说话都有些结巴了。

九百三十六斤是什么概念,别说是今年了,就算是往年风调雨顺的时候,一亩地也才五百来斤。裴大人这亩地的收成,相比于往年,差不多翻了一倍了。

往后百姓家里的田地,要都像裴大人这亩地的收成,那日子不得好成什么样啊!

九百多斤啊,这距离裴钰的预期其实还有一段距离。要知道在现代社会,一亩地的水稻,基本都在一千公斤左右了。一千公斤就是两千斤了,九百多斤的产量,实在算不上好。

不过这也正常,现代社会不管是种子,还是肥料,亦或是防虫害技术,都不是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大越朝可比拟的。

更何况,岭南今年的确是灾年,稻米连续大半个月晒不到太阳,产量低一点倒也能理解。

殊不知在裴钰眼里不够好的成绩,在小六和小铁眼里,简直就是奇迹。两人兴奋地大呼小叫,引来了应大哥一家,以及隔壁的那对兄弟。

得知了裴钰一亩地里的产量,就有九百多斤,更是惊叹了许久。裴钰被夸得都不好意思抬头了。

后头的四亩地也不负众望,其中有两亩地也是各九百多斤。剩下的两亩,一亩的产量是一千来斤,另一亩地更是整整一千三百斤!

这么高的产量,闻所未闻,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想,没想到真的实现了。小六性子活泼,心里压不住事,这会儿高兴得说话都比平时大声好多,十分吵闹。

就连平时性子沉稳的小铁,也咧着嘴,露出一口大白牙笑个不停。庄子上的两户人家,则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
裴钰心里也很高兴,嘴角噙着笑意,看他们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。他将各项数据全都记录好,才将本子收了起来。

太阳西斜,时候不早了。

裴钰回到屋里,趁着屋里光线还好,连忙将这些数据又抄录了一遍。这段时间的数据,其实裴钰都有备份。双份的数据,一份上交给严大人,另一份自留,以备不时之需。

抄录完数据,时间还早,但裴钰这会儿并不想出门,便打算明日再向严大人他们禀告此事。

这段时间收获不小,裴钰心里很高兴,他提起笔,又将这段时间的喜悦,写成家书,打算明日出门,寄给远在京城的常清竹。

现下已经快到十月份了,岭南、百越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,其实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。算算时间,应该很快就能回京了。

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常清竹,跟家人团聚,裴钰的心情便格外的好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