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三第二学期考试结束,余希柠没有回家,去了趟广州找陈梓钰,然后提前飞往马德里。
郑重和交换项目相关负责老师去机场接的学生,因为是两校合作,所以学校给中国学生提供了公寓住宿,两人一间,不用再去校外另外租房。
“怎么样,还习惯吗?”
郑重挽着余希柠的手,两人又能做舍友了。
余希柠:“就觉得一切都很新奇,不过这会儿语言系统还没有完全切换过来。”
“慢慢适应,等放好行李我带你去学校走一走,哦对了,老师会组织大家一块去超市生活采买,要不你先休息,等明天再参观也来得及。”
“嗯嗯。”
有郑重在,余希柠安心很多,她提前来了一年,对这里的生活学习已然很熟悉,来之前还给了余希柠一份很详细的攻略,里头带什么东西,什么注意事项全都写得一清二楚。
这样的朋友,余希柠视若珍宝。
本以为自己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边的生活,谁知第一周上课,余希柠就已经完全爱上。
每门课每节学分是3分,一学期要修满30分才算通过,余希柠参考郑重选的科目又抢了一两节自己感兴趣的,每周十堂课,周五不上课,专门空出来和周末做衔接,小假期可以出去玩一玩,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风情。
在国内学语言和在国外上课是完全不同的感觉,大环境驱使下,余希柠每天都在说西语,除了回宿舍和郑重聊天是说的普通话。口语能力肉眼可见地飞速进步,有时候连梦里对话都下意识用西语。
“你小组作业课题完成得怎么样?”
郑重刚交完一个ddl,躺在床上伸懒腰,她这种急性子在这儿可算是被彻底磨圆了。
平日小组作业下来,外国人都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,等到要交的前一天才全速发力。
最开始郑重把在国内那套学习节奏带了过来,恨不得每个环节都催促,后来发现根本催不动,到头来累的还是自己,还会和组员有矛盾。
用余希柠的话说,就是要入乡随俗,在不完全违背自己准则的情况下,尝试去融入他们,这才是来交流的意义。
“还行,目前缓慢有序地进行着。”
余希柠一说缓慢二字,两人就有默契地笑了。
“我下午还要去跟他们做讨论,等结束时给你发信息?”余希柠一边收拾包包一边问郑重,两人没课的时候晚饭都是一块吃的。
“行,我提前去餐厅排队等你也可以。”
余希柠背着书包去往图书馆一层的自习室,一路还拍了不少风景图,她实在是太喜欢这里的天气和氛围了。
如果经济条件允许,重来一次她肯定选择两学年的项目。
余希柠到后,组员陆陆续续来,寒暄了两句就正式进入课题作业,每个人把负责的资料拿出来讲一遍,挑重点进行分析,由组长统一判断,收集组员意见做整理。
开会的时候余希柠手机是放书包里的,她早上是满课,起晚了匆匆忙忙就忘了给家里打视频。
余希柠先前和陈慧柔约好,早上十点多十一点,正好一节课结束就拨视频,那会家里正好吃完晚饭也方便接。后来陈慧柔掌握了这个规律,有时候余希柠没主动联系,她就会直接拨过去。
今天赵婷的情况不太好,余稚乔一个人应付不过来,就把余序洲叫过去。陈慧柔一个人在家左眼皮跳完右眼皮跳,实在不放心,把家务活干完便拿着钥匙出门,也过去余家。
夫妇俩直到深夜才回,陈慧柔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充电,一路上不停念叨着,余希柠打不通视频该着急了。
他俩出门都没留意手机电量,到了余家也忘了给手机充电,回来路上才发现关机了。
“希柠没给我发消息,怎么回事啊?”
手机刚开机,陈慧柔就迫不及待点开微信,结果并没有新消息。她翻开旁边的笔记本对了一下余希柠今天的课程安排:“下午都没课,也没呼我。”
余序洲折腾了一天早就累得说不出话了,瘫倒在沙发上阖眼休息,听见陈慧柔在那里念叨,没声好气:“兴许她有什么事在忙,一天不联系也没什么。”
“才不是,我今天眼皮一直跳,别是有什么事情。”
陈慧柔没管余序洲,拨了好几个视频过去都无人接听,一颗心悬上来,加之今天因为赵婷的事儿也捏了把冷汗,情绪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,这会儿坐在椅子上,头突突疼。
余希柠直到小组讨论结束才拿过包包,在看到手机上弹出来有十几条未读消息后,慌忙点开微信。
旁边的同学和她打招呼离开,余希柠都应付不过来,只知道赶紧给陈慧柔回拨过去。
“妈,发生什么事了吗?”
镜头里灯光昏暗,余希柠这才想起国内这会儿已经十二点多了,可陈慧柔居然秒接她的视频。
“希柠啊,你怎么一直不接视频呢?”
陈慧柔披了件衣服坐在电脑前,看到余希柠的那一刻,心才缓下来。
她一直没睡,时不时爬起来看手机,生怕漏掉信息,就把消息提示音开到最大,她才不管会不会吵到余序洲。
“我下午有小组讨论会,都没空看手机。妈,你是等我等到这个点吗?”
“对啊,我不放心你。”
余希柠有一瞬间感觉喘不上气来,她扶着桌面重新坐下,耐心把手机镜头调转给陈慧柔看了周围环境。
“我在自习室这边,没什么事。”
陈慧柔点点头,满脸疲倦。
“很晚了,妈你快睡吧。”
有些话在肚子里来回鼓捣,但这会儿余希柠是真说不出口,结束视频前陈慧柔还吩咐了一句,明天老时间不见不散。
余希柠抱着笔记本回到寝室,进门时郑重刚换好衣服:“哎,不是说到楼下的时候打个电话吗?怎么还上来了。”
“我想了想还是先把包放下,太重了。”
两人挽手下楼,余希柠问郑重:“我平常好像没怎么见你跟家里人通话,你爸妈不会好奇你在这边的生活吗?”
“刚来的时候会,不过他们工作也忙,不是很顾得上我,所以有事才联系。”
余希柠听后垂下眸,把今天没接视频的事说给郑重听。
“那试着跟你妈妈沟通一下?我觉得就是她太依赖你了,你从没离开她那么远,不放心也正常。”
余希柠无奈般弯了下唇角:“但我也需要空间,我想直接说不用把我看得这么紧,不会有什么事。但下一秒看她担心到觉都不睡,又什么狠心话都说不出来了。”
“你还是心疼你妈妈的,要不找个时间聊聊看,不说怎么知道她不会接受你的提议呢。”郑重捏了捏余希柠绷紧的肩:“别想了,先吃饭。”
“哎哟,我没你可怎么办好。”
余希柠抱紧郑重,两人腻腻歪歪地挤进餐厅。
后来就着视频通话频次这个事儿,余希柠专门和陈慧柔进行沟通。起初陈慧柔并不接受,坚持每天要视频,觉得哪怕两三分钟都可以。后来听余希柠说是真的太忙,顾不上,这才松口,把每天一次改为一周四次。
“妈,学校这边寒假就半个月,我想趁有学生签,去周边国家走一走,不想回去了,回国机票还贵。”
郑重过年就不回去,也早早做了攻略准备去周边玩,想邀请余希柠和她一起。
“还是回来吧,你奶奶情况不太好,现在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,全靠输液吊着了。”
情况特殊,纵使想支持女儿趁留学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,这会儿也不得不把家里老人的情况说清楚,免得余希柠往后被戳脊梁骨。
余希柠不知道奶奶病得如此之重,收起旅游的心思,学期一结束,立马收拾行李飞回国。落地广州准备转高铁回家时,她就接到了余序洲的电话,奶奶去世了。
赵婷一生信奉基督,是虔诚的基督教徒,白事办得简单但体面,由教堂的长老来主持。
这个春节,余家没怎么出门见客,亲朋也都是通过电话来拜年。
半个月假期结束,余希柠飞回西班牙开启第二学期的生活,同时也开始着手准备校招,看机会投简历。
写课题、论文和找工作同步进行,余希柠变得非常忙,有时候晚上一两点,桌上的台灯还亮着。
郑重打算读研,她原本想邀请余希柠一块申请,但考虑到费用,余希柠拒绝了,她不想让父母压力太大。
同时也责怪自己还是太过养尊处优。没法像余清越那样,上大学就能赚钱贴补家用。反过来,她还得靠家里人给钱。
因此,有什么能力就做什么样的事,余希柠决定不申请研究生。她一直在看北京的机会,林烜也帮着参考。
“你决定来北京工作,和家里人商量过没?我怎么感觉这不太现实。”
“这有什么,我大学不也在北方读?”
林烜好歹认识余希柠几年了,多少也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和父母做事风格,委婉提醒:“还是说一下吧,别等offer都拿了,不让去就白忙活。”
余希柠想了下,一方面想以自我为中心,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为父母摇摆不定。
“行吧,我考虑考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