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群里,班长圈了所有人,问今年初五有没有时间聚一聚,想组织一下去唱K或者去农庄野炊。
群里问了,私底下也小窗口问余希柠,毕竟她之前参加过。
余希柠意愿不是很强,还得看宋乔去不去。正当她准备私聊宋乔,就看见群消息成倍上涨。
莫不是发红包了,反应这么热烈?
点开一看,红包没有,红人有一个。
林屿沉出现了,说他参加。
底下一堆人惊讶大忙人今年竟然没潜水,也有的直接问林屿沉现在在哪里高就,怎么这几年都没有出现过。
林屿沉逐一礼貌回复,期间还用了几个眼熟的表情包活跃氛围。
那几个表情包正是余希柠发给他的,单纯打字说话太生硬,余希柠很喜欢通过文字夹杂表情包的方式来让对方了解她的语境。
没想到林屿沉居然都收藏了。
“表情包小偷。”
余希柠嘀咕了一句,随手回复班长,我参加。
没过多久,宋乔也看到群聊天,截图发给了余希柠,也是同样震惊。
“你看到了吗?林屿沉居然出现了,而且要去参加聚会?可惜了啊!我初五的时候在公婆家,去不了!”
余希柠:“啊初五还在公婆家?我以为你能参加……”
宋乔:“你报名了?群里没看见你接龙。”
余希柠:“班长私聊我,我就答应了,以为你也会去。”
宋乔:“时间撞上了,不然我肯定去,哎呀你和林屿沉都在的场合我怎么可以错过!越想越生气,我问问陈遇看到时候能不能提前溜。”
余希柠:“……”
她还没和宋乔说过,其实自己已经和林屿沉见过了,是个比小学聚会还要戏剧化的场景。
聚会地点最后定在了石壁山脚下一个农庄里,近两年后山那条路开辟了不少小庄院,专门提供给游客聚会喝茶,还有小包厢可以唱歌,提供农家菜、卡土窑、烧烤等服务,待上一天半天都不无聊。
余希柠踩点到,人群中几乎是一眼就认出了林屿沉,旁边还围了几个同学不知道在聊什么。
宋乔不在,余希柠和几个之前有联系的女同学玩一起,聊起近年来一些小八卦,一个个眼睛都带光。有女人在的地方,总不会缺话题。
“有没有要负责串串的同学啊,买了食材但还没来得及串!”
“有有,我来帮忙。”
“我负责烤串!这我拿手!”
一项烧烤任务,一下就支走了六七个人,看得出来大家都争着手上有活干。
“宋乔没来?”
林屿沉拿着杯饮料走过来,直接在余希柠身边坐下,大衣衣摆摩擦她的羽绒服发出窸窣声响,余希柠下意识伸手捋平。
“她今天没空。”
“打算什么时候回广州?”
余希柠偏过头看林屿沉:“明天下午的高铁,你呢?”
林屿沉仰头喝饮料,喉结滚动,喝完把纸杯捏扁,随手丢掷在一旁垃圾桶里。
“我初八才走。”
“哦哦。”
同学聚会的场合,余希柠也不敢表露出对林屿沉的过多好奇,光他俩这会坐在一起,就已经有同学在议论了。
“我说这对组合怎么这么眼熟,不是每周三都记我迟到那对班干部吗!”一个男同学冲上来说,单脚跺地:“我全都想起来了!”
“对哦,希柠和林屿沉以前还是搭档。”有女同学跟着附和。
方才那个男同学激动道:“以前上学,最讨厌的就是周三,余希柠像班主任亲女儿一样,恨不得把那违规违纪本都写满了。”
“对对对,我记得午写也是最累的一天,满满一整黑板的题,抄完手都快断了。”
“后来是不是专门为了她改的规定,午写不用抄题目,写答案就可以了?”
“没有吧,要上交的,只有题目的话老师怎么批改?”
“反正就是轮到余希柠值日,我们就遭殃。”
眼前莫名其妙变成控诉大会,显得当年有种借官威欺负同学的感觉。余希柠听着听着有点不好意思。
“你们不迟到的话,她也不会把名字写上去吧?”林屿沉率先开口,帮余希柠说话,“迟到、早读不认真说小声话、没佩戴校章进教室,不都是有错在先,要不然她也不会写。”
男同学:“林屿沉,你这是在帮余希柠说话吗?”
余希柠耳根一红,正想为自己开口分辨,就听林屿沉淡然道:“她是我搭档,我不替她说话,替谁说话?”
“哇哦!”
“哇!”
起哄的声音此起彼伏,余希柠不顾脸上温热,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:“各位老同学麻烦放过我哈,旧账就别翻了,我承认,我当年可太喜欢写粉笔字了,所以恨不得多出一些题目可以写满整个黑板。错了错了,我现在知错了。”
女同学笑道:“罚你待会多吃两串烤串。”
余希柠:“遵命。”
“对了,你俩都在广州工作的吧?平时私底下见面吗?”
起哄的男同学还没放过林屿沉和余希柠,只因见林屿沉主动走到余希柠旁边坐下,老觉得有什么情况。
刚来那会可没见他对哪个女同学那么主动。
“见过。”
“没有。”
两人同时回答,却是不同答案,一看就是没对好。
男同学一眼看穿:“有猫腻。”
林屿沉也回头看余希柠,单挑着眉毛,一字一句说得缓慢又清晰:“说好的救命之恩没齿难忘,这就忘了?”
男同学:“救命之恩?”
“没什么,救的不是她的命,是她朋友的,也就那一次。”林屿沉脱下大衣外套放在一旁,慢条斯理挽起袖子:“是不是要垒土窑了?我来帮忙,这题我会。”
林屿沉一走,吃瓜群众自然而然也就散了,余希柠也给自己找了点事做,偶有一两个人过来问她和林屿沉什么情况。
她讪笑着回答:“老同学……和朋友的救命恩人。”
平白无故给郑重揽了一个恩人,但实际上这人情,是余希柠自己欠下的。
两点多才吃完午饭,一拨人唱K,一拨人玩狼人杀,另一拨人沏茶闲聊。聚会从早上十点开始,下午四点多才结束,原本还说要一块去高堂吃火锅,但余希柠实在折腾不动了。
她明天的高铁回广州,今晚还要去爷爷家,这会儿只想回家补个觉,眼皮沉得厉害。
“那续局的跟我走,其他要回去的人看看是打车还是有同学顺风车载一程。”
班长流程组织到一半,想起还没拍大合照:“重要的事情差点忘了,等一下,拍张合照先!”
余希柠穿好外套,走到前排靠边位置站着,见几个男生走过来,里头刚好就有林屿沉,她心虚地别开视线,同旁边的女生说话。
几个人走到余希柠身后站好,有风吹过,她抬手捋了捋头发,闻到一股很淡很熟悉的香水味。
是林屿沉?
“三二一!茄子!”
当晚,余希柠看到群里的大合照,她的正后方就是林屿沉。
初六,余希柠回广州,走之前许小洁还在微信上问她,元宵会不会回来,想着如果会,还能再约两条片子——
“高人竟在身边,领导都拍烂大腿了。”
余希柠不好意思地笑笑,前些天她想了很久,还是决定把两个短视频发到自己的账号上,哪怕马甲被知道,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到饶平布马舞。
在村委会跟拍的那几天,她和几个老师交流过,其中有一位是布马舞第二代传承人,对于布马舞的传承,他隐隐有些担忧。
虽然饶平布马舞走出去过,在港澳、在世界的舞台都有过展现,可高度有,广度和深度还不够。
近几年关注饶平布马舞的年轻人很少,愿意来学习的新学员也不多,青黄不接现象凸显,还有就是布马舞的培训教材匮乏,缺乏一些相对专业的研究跟指导。
视频发出后,二十四小时不到点赞就破了百万,两天过五百万,目前是余希柠账号上数据前三的视频之一。
想过利用账号影响力来扩大宣传面,但没想过会这么受欢迎,许是选题与过往内容不一样,涉及新春、非遗和传统文化,平台也给了一定的推流量。
在余希柠发之前,县里的官号已经发了这两支视频,是账号下目前为止各项数据最爆的,还在逐日递增。
很多余希柠的粉丝看见了,都跑到官号下留言,对传统非遗文化表示赞善跟喜欢,也有的是特地去了解这种布马舞算不算非遗,毕竟百度百科上只说是当地传统舞蹈。
宣传部的人这才知道,原来余希柠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,且粉丝量不少。这下,他们更感叹找对人了,迫不及待想邀请二次合作。
只可惜余希柠没时间,元宵也不打算回。
这次的拍摄让她浮沉已久的心注入了澎湃热血,有段时间她也在思考,自己除了做剧情剪辑,能不能做些新的选题内容,如今算是试水成功。
市场和观众对于传统文化是感兴趣的,很多潮汕人也纷纷在这两条视频里评论留言——
“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,大年初一看营锣鼓班也能看到布马舞表演。”
“啊!UP居然跟我是同个地方的,老乡!感慨我们饶平国人才辈出!骄傲!”
“拍得好好,以为这些文化早就没人关注了,没想到现在还有接班人,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”
“锣鼓一敲,DNA都动了,是我们潮汕人儿时的回忆啊!”
“潮汕人看到后,泪流满面。”
……
“UP主能不能多拍一些细节啊,最好是纪录片那种,把饶平布马舞文化真正传播出去,介绍给更多的人。我本身是土生土长的饶平人,可要不是这个视频,我都不知道布马舞已经是非遗。感觉家那边学这种舞的人不多,大家只知道英歌舞,但不知道布马舞。”
评论里这段话点赞不少,很多人都在底下各抒己见,发表自己的看法,余希柠也关注到了。她希望能通过自己,将潮汕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生动诠释出来,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如果以纪录片的形式,从几代传承人的角度、表演者的角度、学徒的角度和观众的角度去深度展现,这需要做很多功课和时间准备,不是拍脑袋决策。
第一次拍,大家有新鲜感,后面再拍,还会不会有受众,这些都是余希柠要考虑的。
她不喜欢无计划、无把握地去做一件事情,想着回广州后再慢慢整理思路。
年后,新房收楼。
陈梓钰夫妇陪着余希柠去办收楼手续,还请了一位验房师仔细检查,都是一些细小的问题,地产方承诺三日内维修妥当。
房子是精装修交付,余希柠打算封窗后改几个电位,再重新刷一遍艺术漆,估摸着得有一个月左右才能进全屋定制。
然后是沙发和床这些大件,还有家电安装,她自己一个人,免不了要来回跑,一道道工序验收完毕才交尾款。
四月底,大功告成,余希柠拍了一个全屋Vlog发到小群里。
许于薇率先感慨发声:“你太强了,一个人顶过一大家子人。”
宋乔:“确实,我老公都干不来这么多事情。”
林烜:“恭喜,什么时候乔迁新居?”
余希柠:“算了日子打算六月份办入宅,等甲醛散得差不多了再搬,到时候请你们来温居。”
许于薇:“好!”
宋乔:“没问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