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斤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斤文学 > 真少爷和替嫁小夫郎 > 第38章 第 38 章

第38章 第 38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于氏和赵老丈能够一直执掌赵家的中馈,让家里的儿子、儿媳妇以及孙辈们老实听话,并非是因为儿子、儿媳好欺负,而是这两位当家的老人在管家一事上,确实有他们的智慧和威信。

纵然他们从前偏心赵墨才,在其他事情上却很拎得清,能够让家里其他人信服。

此时两人意志坚定,要好好办这件事,家里其他人便顺势听他们的话。

“这草木灰要怎么加进去啊?直接加吗?”

“墨里面怎么能直接加灰呢,是不是要先泡水?”

“也不知道这油要加多少,要不先少加一些,墨也少调一些,只要能印三五个字,看出效果就行了。”

“对对对,这些可都是钱,贵得很呢,可得节约着用。”

他们晚上就已经试验出了合适的墨汁。

那墨印在纸上,好一会儿才干。于氏连忙拿着赵墨才上午印的那一张,以及今天失败的好几张纸,和刚印出来的这一张对比。

“墨渍好像真的不再沁染了。” 于氏仔细对比几张纸。

“这样是不是就行了呀!” 吴氏是个急性子,立刻走到于氏身边询问。

于氏又将那几张纸递给赵老丈看,赵老丈仔细对比了一番,确认后眉头紧皱,于氏也觉得有些不太妥当。

“虽然比之前的好了不少,可我怎么总觉得这字看上去不是很舒服。”

赵老丈说:“太油了,你瞧水都已经浸下去了,这油好像还浮在纸面上。”

他又伸手去摸了摸,竟然能够擦下一些浅淡的油印子在手指上,当然油印也将那纸蹭花了些。

其他人脸上掠过失望,他们还以为这一次已经成功了,谁曾想到竟还是个失败品。

吴氏小声说道:“可这不是已经和那些书上印的字差不多了吗?咱们家卖出去的都是些便宜货,定价又不高,做那么精细做什么?”

家中好些人都赞同吴氏的观点,他们已经知道家里这书卖不了高价,既然卖不了高价,便宜肯定买不到好货,做那么精细做什么。

于氏却更有远见一些:“这又不是一本书的买卖,阿才既然能写出这样的书,往后说不定还能写出更多的书,若是这质量真差得不行,以后谁还愿意在咱们家买书呢?”

而且于氏也想将这事做到最好,再把赵家力所能及做到的最好的成品,交给自家的大孙子。

大孙子如此信任他们,把这事全权交给他们,她怎么能让大孙子失望呢?

她也不愿意任由那品质太差的书,害了自家大孙子的名声啊。

“再试一试,墨和草木灰的水再少一些,把墨调浓一点试试。”

于氏话音落下,一家人又开始忙碌起来。

他们是在除夕当天调出了最合适的油墨,那墨印在纸上只要干透了,再滴水也几乎不会浸开。

印制的时候,也只有一两个不太清晰的墨痕,会顺着粗糙纸张的纹理淡淡晕开,几乎不会影响认字和阅读。

赵墨才站在灯火通明的堂屋里,用毛笔将雕版仔仔细细地上了一层赵家人调制出来的油墨,然后将纸张盖在雕板上,再用赵老丈做的包了布的木锤,在纸张上轻轻锤打,最后揭下纸张,拿到火堆边慢慢烘干。

纸上的墨全烘干后,赵墨才指腹轻轻在每一个字上划过,字迹没有任何晕染的痕迹,依旧如最初印出来那般规整,纸张也没有因为印刷,而变得更加容易受损。

那有些硬的纸质,让赵墨才觉得越发安心,好似只有这样的纸,才能够更经得起这些书本在农家里使用。

他又拿起桌上那半杯已经凉透的茶水,轻轻地滴了两滴在纸上。

茶水划过纸面,留下了浸湿的痕迹,但墨迹仍旧没有晕开。

当众人从赵墨才的神情上确定,这一版印刷已经得到了赵墨才的肯定,整个屋子都沸腾起来。

喜悦的叹息声在赵家堂屋缓缓漫开,所有人都握着拳头,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,眼底却弥漫着不可置信。

即使这一切是他们亲身经历的,即使那油墨是他们费了好多的心思才慢慢调制而成,可当那张印满了字的纸张,出现在他们面前时,他们仍旧有一种恍然如梦的错觉。

他们这些一辈子只懂得种地的泥腿子,真的能够印出书来!

赵老丈沟壑纵横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灿烂的笑。

他猛地站起身来,在堂屋里转了两小圈,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,平日里看着十分沉稳严肃的赵老丈,都如此高兴,便已经足够鼓舞人心。

于氏的眼底甚至闪烁出星星点点的泪花,泪花在火光的映照下像萤火虫一般熠熠生辉,她有些不好意思,这么大年纪了,还险些因为成功了一件事而落泪。

她站起身走向她和赵老丈的房间:“这些天大家辛苦了,这个年咱们一定好好过,老大跟我来,你拿些钱去县城里再买些肉回来!”

屋子里其他人,因为她的话又是一阵欢呼。

赵墨才的母亲满眼欣慰看着自己的儿子,又转头看了看儿子身边,仰头一脸崇拜看着赵墨才的何悠。

她忍不住低头抹去了眼角的泪水,往后谁若是再敢在她面前,说她儿子和儿媳妇的不是,她一定要让那些人好看,世上再也没有比她儿子和儿媳妇更好的孩子了。

她也转身悄悄去了自己的房间,数了数他们这些年来积攒下的银钱,决定过了年,就去县城里扯上一两身衣服的布匹,回来给两个孩子做两身新衣裳。

这是赵家过得最热闹的一个除夕,因为赵家人每个人脸上都散发着发自内心的笑容,每个人眼底都能看见对未来的希望。

这也是赵家这么多年来,过得最丰盛的一个年,不仅是因为赵家人勤奋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财产,也是因为今年有赵墨才在村子里,教村里其他人识字认数,村子里的人给他们送了不少东西。

那些东西有的留着在家过年吃,有的则是拿去大集或县城售卖,换了不少钱,也买了一些肉。

如今家里印出了书,于氏听村子里的人说隔壁县有一头耕牛老死了,县里的屠夫也去拿了一腿肉回来卖。

于氏大手一挥,让她家大郎去县城买了两斤牛肉回来,还附带着买了一个牛蹄子和一截牛肠子。

牛肉这东西可金贵,毕竟牛是不能随便杀来吃的,只有病死或者老死的耕牛,才能杀了卖肉吃。

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牛肉,赵家也有不少人没有吃过牛肉的。

听说过年能够有牛肉吃,家里人更是激动得全家都围在了厨房。

要说家里做饭厨艺最好的,还得是今年才嫁进来的何悠,可要说最会吃的,那一定得是赵墨才。

毕竟他从现代穿越而来,就算在现代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,他能买得上的物资,甚至比古代一些地主还要丰富。

既然要吃牛肉,那就得让大家吃个爽快,尝尝这肉究竟是什么味道。

赵墨才一听于氏说要把这肉和菜拿来包饺子,便觉得这个做法不是很痛快,好不容易有牛肉吃了,那当然要一大块牛肉塞进嘴里,好好地品尝那肉的滋味。

两斤牛肉并不算多,赵墨才在众人的期盼下对于氏说:“奶奶,就用这牛肉炖萝卜吧,炖出来的萝卜也能沾上牛肉的味道,一定香软得很。过年了,家里一人再分一块牛肉,今年过年吃好了,明年干活才更有干劲。”

家里其他人纷纷点头,再赞同不过。

如今他们可算是感受到了赵墨才得宠的好处。

这话要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,不得被于氏骂个劈头盖脸。

也就是在家最得宠,且最近为家中做出了不小贡献的赵墨才,才有这个本事在于氏面前说这番任性的话。

于氏本不想答应,两斤的牛肉不多,切成块儿拿来炖萝卜,一人能吃到一两块已是不得了,可若是切成肉末和菜一块包饺子,上百个饺子都能包出来。

只是看着自家大孙子些微瘦削的脸颊,以及眼底熠熠生辉的光芒,于氏蓦然就心软了:“行,就按你说的办,拿来炖萝卜。”

说完这话她又转头对着身后的其他人说:“你们可给我听好了,咱们家今年能过个这么好的年,可都是靠着家里的大郎,这牛肉大郎是要比你们多吃一两块的。”

家里其他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于氏的偏心,从前他们是不得不答应,今天却是心甘情愿的。

如今的赵墨才和以前的赵墨才可不同,他现在不仅认真读书,不再好吃懒做,还给家里写了书,教他们印了书。

更何况今年家里临近过年赚的这一大笔钱,全靠赵墨才在村子里教人识字认数,这才有那么多东西去大集和县城换了铜钱回来。

他怎么就不值得多吃两块肉了?

就连最小气的二房吴氏,这会儿也大方起来,对着于氏和赵老丈说:“爹娘,今年你们也辛苦了,您二老也该多吃两块。”

然后他又看向站在赵墨才身边的何悠:“其实小悠也能多吃一块,多亏了小悠,家里的事才能顺顺当当。”

他还有些话不好说出口,也是亏得何悠嫁过来,这才让大郎开了窍,若是那个张钰嫁进家里来,家里还不知道会怎么鸡飞狗跳呢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